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闽西永定红军102团苏达清团长

    信息发布者:fjslysydqxsznqc
    2017-10-08 08:37:40    来源:村网通   转载

    未出土时先有节

    ——寻访红34师101团团长苏达清的家乡、永定区古竹乡大德村

    真实反映红34师血战湘江的电视连续剧《绝命后卫师》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剧中101团团长苏达清的鲜明个性和家国情怀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有本事、有血性、善攻坚、敢担当的人物形象跃然眼前。

    苏达清从一个农家子弟经血火洗礼成长为红军战将,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为具有崇高信仰的革命志士,是千千万万个英雄的闽西儿女中的杰出代表。苏达清的老家就在永定区古竹乡大德村。

    深秋时节,碧空如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1月5日,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我们前往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大德村寻访。

    深深的红色记忆


    【对面就是苏达清团长的老屋基。】

    “对面就是达清叔公的老家,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原来的屋基就是现在种香蕉的位置!”大德村支部书记苏北丰带领我们来到彭坑自然村的一条溪流旁,指着对岸的一处荒坡,动情地说。


    【阔大的芭蕉叶为老屋基留下一片绿荫。】

    金色的阳光下,阔大的芭蕉叶闪烁着细碎的银光。我们跨过水泥板桥,拾级而上,一个个硕大而光滑的石头砌成向上沿伸的村道,石缝间、小道旁,疯长着高没人膝的蒿草,丛丛芭蕉树给草坡洒下一片绿荫。我们仔细端详着已经坍塌的老屋的屋基,掀开蔓络的藤条,松动的石脚依稀眼前。抬头,又是一处即处倒塌的屋宇,伸出狰狞的屋瓦和桷板。


    【即将坍塌的老屋露出狰狞的屋瓦和桷板。】

    “今年春节期间,韩伟将军的儿子韩京京从北京来到我们村,说红34师101团团长苏达清就是我们大德村人。韩京京说,他的父亲生前说过,苏达清是一个勇敢的战士,韩将军当100团团长时,苏达清就是他手下的营长;后来苏达清直接当101团团长。”苏北丰介绍说。

    “我们古竹苏姓自一世祖九三郎公在大德村肇基以来,已传20多代。按世系排列,达清叔公是第22代。”关于苏达清的身世,2016年4月苏北丰等人还专门访问了9岁时便来到村里的童养媳江亚兰(女,94岁)、苏新桂(85岁)、苏彩莲(女、87岁)、苏星光(77岁)等四位前辈,并写下证明材料,称“苏达清的父亲叫苏招盛,世居塘厦楼。膝下育有3个儿子,大儿子系结婚时妻子带来抚养,二儿达清、三儿达朝均为他们夫妇亲生。”

    在大德村,人们至今还流传着苏达清当年出走他乡当红军的故事。苏达清在村里有个小名叫“扁头”。当年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抚育三个儿子,生活艰难。旧时农村有抱童养媳的习俗,母亲便给达清领养了一个童养媳。那时的达清估计不到20岁,母亲便想给他们圆房。但达清与童养媳之间性格不合,不满意这门亲事。一日,达清当着童养媳的面,问母亲是要儿子还是要儿媳妇?为顾及儿媳妇的面子,母亲说要儿媳妇,达清十分伤心。后来家里又逼达清早日完婚。走投无路之际,便悄然离开村庄。到底去了哪里,人们无从知晓。过了好一段时间,村里人才知道达清去当兵了。村里人传说,大约1930年代初,达清曾回家过一次,但仅仅是到老楼(塘厦楼)跑了一圈就走了。又听人说,达清当红军了,怕连累家人,不敢在村里久留。从那以后,苏达清便再也没有音讯。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苏达清抱着革命必胜的信念,跟着共产党一心一意干革命,勇敢冲锋,斩关夺隘,英勇战斗,在红军队伍里不断成长。据《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人物志》记载,“苏达清(1911—1934),福建永定人。1928年6月参加永定农民起义。1929年随游击队编入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12军班长、排长、连长,红5军团34师101团团长。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4年11月在湖南嘉和作战中牺牲。”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人物志》中关于苏达清的辞条记载。苏俊才提供】

    斯人已去,浩气长存。

    据村里人介绍,大德村当年有几十个青年参加红军,他们与苏达清一样,血洒疆场,融入青山,精神不朽;唯有一同走出村庄的苏启胜披荆斩棘,过关斩将,九死一生,最后魂归故乡。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在大德村金子乾自然村,有一座建于1987年的年轻土楼——由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写楼名的“钦鑫楼”,这便是苏启胜将军的故里。“钦崇诗书礼,鑫源智友仁”,正是耕读传家的理想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大德村人,忠于国家,入孝出悌,团结友爱,和睦邻里。

    “再有钱,我们还是在家里建土楼,住在土楼好啊!”住在钦鑫楼里的苏启胜将军后代苏肇通颇为感慨。走近土楼,但见土楼为三层两圈结构,所有木构件都漆上油漆,墙面贴瓷砖,不仅装修漂亮,且处处干净整洁,整座土楼仿古出新,堪称土楼中的精品。

    在钦鑫楼大门一侧,立有“功德碑”一块。


     【图为镶嵌于钦鑫楼外墙的“功德碑”。】

    碑曰:苏启胜将军后裔不忘祖德,心系家乡,其子苏光、苏辉、儿媳丛培霞、刘锐、女儿苏玲、苏玮、苏琰为完善钦鑫楼作出了很大贡献。苏琰姐弟还为该楼公共设施装修慷慨捐资(人民币)壹万伍仟元。为家乡建设树立了榜样,功德无量,特立此碑,世代传颂。

    钦鑫楼宗亲

    公元二000年春节


    走进土楼一层房间,有摘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中“苏启胜将军简介”的展版:“苏启胜(1909—1967),福建省永定县人。1928年参加闽西农民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军干部团营政治委员,红二方面军教导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教导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读着读着,人们深深地为苏启胜将军光辉的一生而骄傲,也为大德村光荣的革命历史而自豪。


    【图为大德村钦鑫楼里展出的苏启胜将军展版。】

    绕过钦鑫楼,沿村中小溪步行约80米,一棵百年古榕映现在我们的眼前。但见古榕盘根错节,树干虬曲,开枝散叶,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古榕树下,埋葬着苏启胜将军夫妇的骨灰。黑色大理石镌刻着将军夫妇魂归故里、落叶归根的祈盼和愿望。

    “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成为大德村人的真实写照。

    厚重的历史人文

    古竹乡大德村距离永定县城40多公里,村落主要有上桥头、下桥头、园下、金子乾、彭坑共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700多户,3000多人,21个村民小组,8个片区。

    大德村是个名副其实的土楼之乡,现有土楼60多座。这些土楼都是明清时期的古老建筑。“历史上,大德村人都靠种烟、卖茶致富。上桥头自然村有座棣辉楼,传说其上祖到武汉汉口经营茶叶、烟丝生意,并与当时的两湖总督郭伯荫相识交好,顺风顺水,获利颇丰,并于1870年回乡建造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棣辉楼。直到如今,迁居在武汉的苏氏后裔还会回到大德村祭祖。”苏北丰介绍说。

    每一座土楼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家风家教和世代相袭的家族精神。在古竹苏姓开基祖九三郎公的墓穴下方,有一座供奉苏姓先祖牌位的苏氏家庙——峻厦祠。苏家祠规模宏大,前有峰岽,左有银山岽,右有南华山岽,合称“古竹三峰”,是历代祖先灵魂安息的所在。正门楹联“许国家声远,眉山世泽长”,时刻昭示后人,不忘祖德功勋,启裕后人创业,道法自然,尊崇礼制,奋发有为,艰苦创业,开拓新程。

    每年元宵佳期,苏氏族人不远千里,聚集一堂,在峻厦祠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祖典礼,并举行盛大的传统民俗活动。沟通族人感情,增进邻里团结,重温族规祖训,共襄发展大计。以至于大德古村落,自苏氏开基以来人才辈出,人文鼎盛,“从乾隆到康熙年间,共涌现出进士、举人、岁进士、秀才、恩授国学生、恩授大学生共计33人,还有曾任布政事、直隶州司马、察司知事、登仕郎、候选州左堂等官位者多人。”

    大德村深厚的人文情怀,离不开历代族人重视教育的风习,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历经100多年至今还书声琅琅的“求新学堂”便是最好的证明。“三峰挺秀一水回环,庄严学府雄踞中央”,这所学堂文气腾腾,文脉相承,依托笔架山赐予的灵气,从最初的几十名学子发展到高峰时的学生达850多人。莘莘学子,勤奋读书,家族争光,何其傲伟!

    大德村深厚的人文情怀,离不开村落社会的祖德流光,每一座土楼及其众多的楹联便是成风化人的载体。“南极辉煌光上国,景上添花映华堂”(南景楼联),“文章华国,孝友传家”、“棣棠永茂,华厦长春”(棣辉楼联),“大学子弟同王谢,旧族衣冠近鲁邹”、“两百年旧居竹苞松茂,五七大德宅天久地长”(大旧德楼联),“德大乾坤歌盛世,星能风雨美丰年”(德星楼联),“德以润身同富屋,庆由积善首齐家”(德庆楼联),“大启门闾出入勿忘孝友,远承祖业起居须念俭勤”(大远楼联),“在齐家兄友弟恭敦孝道,田多稼礼耕义种庆丰年”(在田楼联),“日照华楼添百福,升基安宅集千祥”(日升楼联),“德行乾坤道泰,昌明日月容光”(德昌楼联),“北地祥光丽,昌平瑞气多”(北昌楼联)……一副副缅怀祖德浩荡、寄予祖先厚望、光大祖宗流光、展现创业愿景的楹联,在农耕社会成为大德村人最深情的礼赞。

    大德村深厚的人文情怀,离不开大德村人敬畏天地的初心,盛大而隆重的民俗活动便是传递这一信息密码的约定俗成的手段。大德村厦塘坝有传承100多年的民主公王集福大庆,定于每年秋收结束后的农历十月举行。当我们来到村落,甫一入村头,山寨旁、小溪畔、岔道口、村巷中,处处张灯结彩,花丛锦簇,呈现欢欣鼓舞、其乐融融的太平盛世景象——村民正在为一年一度的民主公王集福大庆紧张忙碌。据村民介绍,次日,他们将开展迎神打醮活动,欢庆丰收盛景,感恩大地保佑,聚汇乡情亲情,构建和谐社会,激发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

    描绘村落新图景


    【永定区古竹乡大德村俯瞰。胡家新摄】

    “裕后光前纯祖武,昌前善行贻孙谋。”

    走进大德村,只见层层梯田刚刚完成收割;山坡上,大面积的红柿已经采收完毕,偶有零星的熟透的挂果残留在枝头。村里人有的在山坡上劈杂除草,有的在田地里忙碌不停。穿行在大德古村落,清澈的溪流汩汩流淌,屋瓦相连,飞檐翘角;溪畔,一处处红色大理石镶嵌的栏杆井然有序,使美轮美奂的古村落焕发蓬勃生机。

    据介绍,大德村的传统产业是水稻、烤烟、柿子及其他水果。2015年农民纯收入达到9000多元。整个村庄有三分之二的人到外面打工、做生意,平时留在村落的人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幼童。

    如何发展当地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古竹乡党委书记赖大彬说,大德村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正以近期大德村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为契机,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客家精神,守住传统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大德村正充分挖掘村落历史文化,特别是对散布在村落的60多座土楼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展示独特的人文美。接下来,还要对土楼及其古建筑进行修缮,积极支持村落开展民俗活动;充分挖掘大德村的红色记忆,让更多的人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兴建家庭农场,开办农家乐,在服务游客参观、体验活动中实现农民增收……

    秋日的阳光多么艳丽,村中的溪流奔腾不息!原野的风,吹拂起伏的山岭,广袤的田野,大德村人又将迎来新的一年的希望、希望!

    (完)

    制作:卢 欢  主编: 刘永良  监制: 沈德彪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