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闽西儿女喋血河西走廊—祭奠闽西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实(图)

    信息发布者:fjslysydqxsznqc
    2017-10-07 16:31:16    来源:村网通   转载

    闽西儿女喋血河西走廊—祭奠闽西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实(图)

    2011-10-04  作者:林仁芳 钟德彪  



    祭奠闽西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


      2011年7月21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沉重的心情,缓步走进甘肃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园,站在红西路军阵亡烈士公墓前,静静地默哀,向英勇顽强、浴血河西走廊的红西路军烈士敬献花篮,向为民族解放事业和共和国的建立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致敬!


      我们从福建龙岩来到高台,带着闽西老区人民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带着闽西老区人民对革命先烈的不尽哀思,来到这片洒满革命先辈鲜血的土地。到这里来祭奠先烈,是我们早有的心愿。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所在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赣南、闽西中央苏区出发开始长征,8.6万红军中有2.6万闽西子弟,他们中的一部分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从红一方面军调入红四方面军部队,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和后来的红西路军的征战。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受命西渡黄河,准备展开宁夏战役。红5军、红9军、红30军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等共21800余人渡过黄河。由于国民党军阻挠,红四方面军所辖红4军、红31军未能西渡。西渡的红军后称红西路军。红西路军首战古浪,再战张掖、高台等地,虽遭受重大损失,仍取得许多胜利战果。红西路军在河西之时,突发“西安事变”重大事件,为服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大局,策应河东主力红军,红西路军的战略意图遂几经变化,先是原“宁夏战役”中止,后又在向西进军新疆打通苏联联系、在河西创建根据地、回军向东策应西安之间多次变动。红西路军孤军作战,缺衣少弹,面对恶劣的环境气候和凶残的优势敌人(国民党军参战的有马步芳、马步青正规部队31700人,青海甘肃民团89300人,简称“马家军”),红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奋战,用生命和热血在这里谱写了一曲震古烁今、感天动地的英雄篇章!


      红西路军指战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连续作战半年之久,经历大小战事100多次,歼敌2.5万余人,对配合河东红军战略行动,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起了重要作用,但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而兵败祁连。2万余名西路军将士,400多人经过千辛万苦到达新疆,后回到延安;7000多人喋血沙场;5600多人被俘后惨遭杀害;4000多人经过党组织的营救,零星或成批回到延安;4900余人辗转回原籍或流落他乡。


      红西路军将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红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红5军血战高台,张力雄九死一生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西部,南侧是祁连山脉,北侧为荒无人烟的大沙漠,是河西走廊东西通道的必经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7年1月1日,红5军攻占高台。


      红5军原为1931年宁都起义部队,起义后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红5军团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斗中屡建战功,参加东征军进军福建时曾进驻龙岩,参加了漳州战役。长征路上,红5军团担任后卫。由闽西子弟组建并英勇善战的红34师,长征前编入红五军团。湘江战役时,红34师为全军后卫,为掩护中央纵队和全军渡过湘江,全师5000多闽西子弟壮烈牺牲。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五军团编入左路军,后与红四方面军的33军(辖2个团)合编,改称红5军。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甘肃会宁会师前的华家岭战斗,英勇阻击胡宗南部主力进攻,胜利完成阻击任务,但部队减员2000多人、损毁枪支1600多支。参加西路军西渡黄河,名义是一个军,辖2个师,实际只有4个团,3000余人、枪1000余支,平均每枪子弹5发。


      红5军攻占高台后,马家军集结数万之众,以一部兵力钳制临泽我9军、30军,切断红5军与外界联系,集中2万多人把高台团团包围。当时高台守军仅红5军39团、45团、骑兵团(辖三个连)、特务团(辖三个连)、妇女团3营共约3000人。闽西子弟张力雄任政委的45团,防守东北角、东门等地段。


      张力雄,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1913年生,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中央苏区时曾任红34师100团政委,长征时任红五军团教导大队政委,红五军团与33军合编后任红5军45团政委。


      红45团进入高台城后,张力雄即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部队开展群众工作,组织部队进行守城防务部署。部队进城后不进民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视老百姓为兄弟姐妹,执行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信仰,官兵平等,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1937年1月5日,敌军趁红5军长途跋涉、立足未稳,开始向高台进攻。1月12日,敌猛烈围攻高台。战斗异常惨烈,红45团防区的东关外小庙碉堡,可以控制全城,又距城墙较近,是守城至关重要的制高点。张力雄和团长叶崇本部署重兵据守在此,敌人在炮火掩护下连续四五个昼夜轮番猛攻,伤亡难以计数。后来敌人恼羞成怒,集中炮火猛轰,防守在那里的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红5军随西路军西渡黄河以来,长途征战,战事不断,人困马乏,特别是弹药奇缺。红45团每挺重机枪只有200发、轻机枪只有100发、步枪只有11发子弹,平均三个战士只有2颗手榴弹。红军指战员尽量节省弹药,等敌人到近距离时才开火。张力雄等团领导,始终和战士们一起战斗在火线最前沿。随着战局的变化,张力雄和叶团长及时调整部队防务,组织机关后勤人员配合作战。敌人攻城的次数一天比一天多,火力一次比一次猛,红军的弹药越来越少,只好尽量用大刀长矛来杀伤敌人。无论敌人怎样来势凶狠,红45团指战员始终同仇敌忾、斗志昂扬,打退敌人的轮番进攻,硬是守住城墙。1月20日拂晓,马家军组织自攻城以来最为猛烈的进攻,红军指战员视死如归,英勇奋战,红45团阵地岿然不动。突然一块弹片击中张力雄的左腿,叶团长令警卫员和卫生员将张力雄扶下城墙,到卫生所包扎。这时,城西地区枪声骤然大作,人喊马叫。张力雄意识到情况紧急,当即叫警卫员去看个究竟,可警卫员一去不返,而西面传来的叫喊声越来越大,张力雄顿感不妙,忍着伤口剧痛,冲出卫生所,一瘸一拐地向东北城墙走去。当张力雄穿过一条小巷时,一位老乡神色紧张地对他说:“红军同志,敌人进城了,你腿上有伤,快!快到我家躲一下吧!”说着,不容分说,架着张力雄就跑,然后把张力雄藏在一处阴暗潮湿低矮狭小的夹墙内,躲过了敌人的搜捕。第四天,这位老乡把张力雄藏在送粪的马车里,偷偷地送出城外。


      张力雄出城后,在白雪皑皑、荒无人烟的旷野上,辗转五个昼夜。后来,在一个独立小草房遇到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老人和他的儿子一起生活,在这位老人的帮助和引路下,在倪家营子找到红西路军总部。


      张力雄通过打听得知,当日高台战斗,红39团阵地被敌突破,正当敌我双方殊死搏斗的紧要关头,进城时收编的民团中有人叛变,打开城门,引敌入城,红军将士与敌人在城内展开数小时的激烈巷战,大街小巷洒满红军将士的鲜血,军长董振堂壮烈牺牲。是役,除少数同志脱险外,自军长、政治部主任以下近3000人英勇牺牲。高台战斗,是红军战史上一场异常惨烈、十分悲壮的恶战,红5军将士的英雄气概永载史册!红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接见张力雄时,心情十分沉重而又坚定地说:“你回来了就好,高台战役失败了,但革命没有失败!”


      张力雄回延安后参加“抗大”学习,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红30军鏖战祁连,黄鹄显负伤被俘


      倪家营子,这个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地名的地方,70多年前,有过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拼杀。在这个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3公里的地方,敌我双方汇集十万人马,进行了一场生死大搏杀。


      1936年年底,红30军、红9军和红西路军总部等相继进入倪家营子一线。1月下旬,高台失守后,红5军余部和从临泽突围出来的部队全部转移到了这里。此时,红西路军尚有作战部队10个团,主力30军仍有6个团。


      红30军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川陕苏区时就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在反“六路围攻”中实施大纵深迂回,同兄弟部队一起,在黄猫垭地区围歼国民党军万余人。1935年5月参加长征。6月,攻占懋功(今四川小金),率先同红一方面军会师。8月包座战斗,歼灭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一个师,为红军继续北上创造了有利条件。30军是红西路军的主力部队,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参谋长黄鹄显。黄鹄显,福建省上杭县蓝溪镇人,1914年生,1929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时期,曾任红一方面军作战局参谋,在周恩来、朱德、刘伯承身边工作。1934年10月,黄鹄显随红军总部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随红军总部留在左路军,后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作战科科长。1936年刚满22岁的他被任命为红30军参谋长。


      红30军受命西征,黄鹄显协助军长、政委组织部队侦察渡河点、秘密造船、调查对岸敌情等,做了大量工作。1936年10月26日深夜,他们指挥部队一举突破敌方防守,成功渡河。随后,红5军、红9军和红一、四方面军总部及各部队都从这里过河。30军西渡黄河后,一路征战,攻城夺地,杀敌无数,缴获甚多。


      红西路军西进途中,接军委电令东返策应西安事变。12月27日,又接军委电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仍执行西进任务。红西路军再次西进,红5军攻占高台,总部直属队和5军一部驻临泽县城,9军进驻临泽东南沙和堡,总指挥部和30军驻倪家营子。此时,由于河东局势变化,国民党调集40个师准备进攻西安,需红西路军待机策应,军委令红西路军暂勿西进。红西路军停在临泽、高台不动,马家军集结兵力而至。马家军攻克高台,又掉头围攻临泽,临泽突围部队转至倪家营子。从1937年1月16日起,军委指示红西路军准备东进。2月中旬,中央为避免加剧西安地区危急局面,争取达成和平协议,电令放弃东进计划,就地坚持,适时西进。


      红西路军进入河西地带以来,就遇到许多严重的困难。部队渡河后,渐入冬季,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天寒地冻,夜里常常零下30多度。西北地区生产条件落后,物少人贫缺水,难以解决部队给养,指战员们食不果腹,衣不御寒,经常断粮断水。战斗频繁,弹药消耗无法补充。这里除县城集镇村落外,地势多为开阔平坦的戈壁、荒漠,红军擅长的穿插迂回等山地作战战术难以施展,却又有利敌骑兵作战。群众长期受反动宣传,对红军不了解;特别是敌方挑拨民族矛盾,为做好群众工作增加更大难度。河西一带是马步芳、马步青长期经营之地,他们唯恐失去自己的地盘决意与红军拼死一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回到南京,张学良被扣,更是助长“二马”疯狂。红9军古浪失利,损失2400余人,元气大伤,难以恢复。红5军高台失守,牺牲近3000人。加上其他战斗和非战斗减员,红西路军集结在倪家营子时,全军减至12000多人。


      倪家营子位于临泽县南侧,离甘州30公里,往南10里,便是“四时积雪明,六月飞霜寒”的祁连山;北面则是大漠戈壁。马家军集结7万多兵力,企图将红军一举消灭于此。敌反复向红军阵地进攻、红军顽强杀敌,给敌以重大伤亡。


      1月24日,红军从倪家营子转至龙首堡、西洞堡一带。27日,红30军在西洞堡地区击溃敌骑兵旅,歼敌宪兵团,缴枪1200余支。因东面有敌重兵防堵,28日红军复折回倪家营子。自始,红军在倪家营子与敌展开更为激烈的拼杀,每日与敌激战七八次。


      2月21日,红军再次突围,进至威狄堡地区,红西路军领导召开会议,作出重返倪家营子的决定。22日,红军再次返回倪家营子。27日,红军再次突围,向三道流沟转移。红军在倪家营子与敌激战先后共一个多月时间,歼敌一万多人,红军损失4000多人。


      3月7日,红军在三道流沟地区,被大批追兵包围,血战5昼夜。11日夜突围,进入梨园口,遭敌追杀。红9军陈海松政委等1000多人牺牲。为掩护西路军总部机关,红30军程世才、李先念、黄鹄显亲临88师一线阵地,指挥部队与敌血战。此战红30军264团全部阵亡,263团十损七八,红30军仅剩2000余人。黄鹄显在战斗中身负重伤。13日进入山区康龙寺地区,翌日追兵又至,部队被冲散,能直接掌握的仅有30军一两千尚成建制的战斗人员,红军从康龙寺边打边撤,退到石窝一带的山上。14日晚,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西路军余部,分3个支队就地游击。李先念、程世才、黄鹄显所率30军及总直属队共1000余人的支队,突出重围。转战中黄鹄显等被敌包围,突围未成,力竭被俘。李先念所率支队历尽千辛万苦,到达新疆时仅剩400多人,后回到延安。


      黄鹄显被俘后因叛徒告密,真实身份暴露,敌人将他转押至凉州第二监狱,旋转西安蒋鼎文行营看守所。1937年8月初,黄鹄显得知国共合作,红军已改编为八路军,西安七贤庄设有八路军办事处,叶剑英就住在办事处,于是马上给叶剑英写信。经周恩来、叶剑英出面营救,黄鹄显回到延安。


      黄鹄显回延安后,即随朱德、任弼时一起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就任八路军总指挥部作战科科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妇女先锋团随军西征,吴富莲壮烈牺牲


      在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队伍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从团长、政委到普通战士,都是清一色女兵,她们与西路军的其他部队一样,英勇顽强,能征善战,这就是妇女先锋团。


      妇女先锋团的前身,是红四方面军1934年3月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组建的妇女独立营,后扩编为妇女独立团,1935年2月扩编为妇女独立师。1936年4月整编为妇女独立团。1936年10月,重新整编,组成妇女抗日先锋团。全团约1300多人,辖三个营,九个连,人均一枪,并配发手榴弹。团长王泉媛,政委吴富莲。


      吴富莲,1912年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官庄乡。由于家境贫寒,幼年时被迫做了童养媳。1929年3月,红四军入闽,开辟闽西革命根据地,吴富莲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起,吴富莲曾任区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省委妇女部巡视员等职。1933年4月,调中央党校学习,后任闽粤赣省委妇女部副部长、部长。1934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1935年10月调任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第一团政委,随红四方面军三过雪山草地。1936年4月任妇女独立团政委,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任红四方面军妇女先锋团政委,与团长王泉媛一起,率妇女先锋团随西渡红军西征。


      1936年10月,妇女先锋团随红四方面军总部渡过黄河。部队过河后,即与其他部队一起,面对密集的战事。她们首战吴家山、大捷一条山,坚守永昌城,攻克高台、山丹城。10月底,妇女先锋团随红30军进至一条山,便与前来堵截的马家军展开激战,部队打得十分英勇。11月上旬,妇女团随主力进入古浪的大靖、土门一带,一营、二营安全通过敌人封锁线,三营被阻截。女战士们英勇战斗,子弹、手榴弹打光后,便用大刀与敌拼杀。三营100多名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为部队撕开一条血路。至12月下旬,红西路军一路作战,损失很大,为更加有利部队作战,红西路军总部决定把妇女团二、三营分到9军、5军随军行动。吴富莲率三营到红5军。


      1937年1月,马家军向高台县城发动进攻,妇女团第3营与坚守高台的红5军将士并肩战斗,坚守到最后。当敌人攻入城内时,女战士们同红5军的战友一起与敌肉搏,3营指战员大部分在血战中牺牲。配合总部坚守临泽的妇女团指战员,苦战三天三夜,400多人喋血沙场。


      临泽、高台突围的妇女团余部转移到倪家营子后,红西路军总部根据变化的形势,将分散到各军的妇女团战士重新集中起来,配合主力作战。红西路军在倪家营子与敌血战一个多月,歼敌万余,红军也付出沉重代价,许多女战士在战斗中献出了生命。3月上旬,妇女团随军从倪家营子突围后,在沙河、三道流沟等地与敌苦战6昼夜,12日从梨园口撤向祁连山的战斗中,她们又有40余人牺牲。14日,红西路军总部经康隆寺抵进石窝子时,与敌骑兵遭遇,妇女团奉命接替268团阵地,改用该团番号,掩护部队转移。此仗后,妇女团仅余300多人,与总部失去联系。


      吴富莲、王泉媛等团领导研究决定,突围后分散游击。4月上旬,吴富莲、政治部主任华双全,带领100多名战士向祁连山转移时,被敌包围在一个山头。她们虽然身陷绝境,但意志坚定。在敌人的进攻中,顽强战斗,终因弹尽粮绝,大部分壮烈牺牲。吴富莲负伤后突围,藏匿山中,剥树皮、吃草根,苦挨数月,不幸患上严重的肺结核病,被搜山敌人俘虏。


      吴富莲带领的妇女先锋团,在西征河西的战斗中,在与敌作战、发动群众、建党建政、战勤支援等各个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1985年,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一书中称赞道:“我们的妇女独立团,就是在与总部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遭敌重兵包围而全部损失的。她们临危不惧,血战到底,表现了中国妇女的巾帼英雄气概。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的光辉业绩,将永彪史册。”


      吴富莲被俘后,被关押在凉州监狱。敌人得知她身份后,以高官厚禄相诱,要她说出红军内部情报。吴富莲轻蔑地笑着,拒不回答,气得敌人举刀威胁:“你不说,我们就砍了你!”吴富莲面不改色,坚强地回答:“作为一个革命者,牺牲是我早就料到的。你们要杀要砍,请便!”吴富莲以坚强的意志,带着伤痛的身体,在狱中与敌人顽强斗争,始终保持着红军的英雄气概和共产党人的气节。敌人无可奈何,企图以残酷折磨迫使她屈服。面对敌人的百般折磨,吴富莲以各种方式进行反抗,最终惨死于狱中,为革命壮烈牺牲,年仅25岁。


      吴富莲,红西路军的英豪女杰,闽西人民的好女儿,永远活在人们心中,闽西人民永远怀念你!


      在21800多名的红西路军将士中,有多少闽西儿女?参加红军长征的2.6万多名闽西儿女中,有多少参加红西路军的西征?曾有文稿说,有2000余名闽西子弟牺牲在高台战斗中,但一直没有可信的资料佐证。


      红西路军是以红四方面军部队为主体组建的,红五军团(红5军前身)在中央苏区时,参加漳州战役曾途经闽西,应该有一批闽西子弟参加红五军团。以闽西子弟为主组建的红34师长征前归属红五军团建制,在湘江战役中基本上壮烈牺牲了,但另有少量人员调入红五军团所辖其他部队(如张力雄);长征前夕,红五军团补充新兵,也有一批闽西子弟补充到红五军团所辖的红13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像黄鹄显、吴富莲一样调入红四方面军也有可能,但总体人数都不会很多。还有一种说法,红九军团的22师,系原闽西红军35师改编,且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前在闽西坚守松毛岭一线,阻击国民党军一个多月,又有许多闽西子弟参加红九军团,这些闽西子弟参加红西路军西征而牺牲。经查阅资料,红九军团随中央红军长征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归属左路军,由红四方面军领导,整编后,改称红32军,后受命前出接应红二、六军团,并与二、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北上会师,与西渡黄河参加红西路军的红9军是互不隶属的两支部队。不管历史多么复杂,2.6万多名闽西儿女参加红军长征,最终到达陕北仅剩2000多人,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平均每一里路就损失一个闽西子弟,他们大多牺牲在长征路上,很多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他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他们的功勋永世长存!


      红西路军鏖战河西、浴血祁连的悲壮事迹令人震撼。马家军残暴虐杀被俘西路军将士的疯狂令人惊骇。红西路军指战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与国民党军队的殊死搏斗中,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为党和人民的正义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


      天空是那么高远,大地是那么辽阔。


      我们来自光荣的闽西革命老区,带着闽西老区人民的期盼和追念,瞻望着高高的纪念碑,肃立在红西路军阵亡烈士公墓——


      敬礼,英雄的红西路军将士;


      敬礼,红西路军西征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闽西儿女!


      天地一股英雄气——2015年祭奠闽西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湘江滚滚流。


      ——题记


      天,低回;地,青翠。


      广西,兴安。


      春回大地,万木欣荣,英雄花开。


      仰望,仰望。


      高高的狮子山顶,矗立着一座34米高,象征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三支步枪造型组合而成的纪念碑。195级台阶从山顶飞泻而下,穿过高11米、长46米的群雕,这组群雕由四个巨型头像和五组浮雕组成,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封锁线的悲壮一幕。


      2015年4月2日,带着闽西革命老区307万父老乡亲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思念,龙岩市委副书记黄进发、市政府副市长赖永龙率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行,前来凭吊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的闽西子弟兵。


      整整81年,他们一直长眠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脸色凝重,缓步上前,敬献花圈,整理缎带,深深的,三鞠躬。


      凝望,凝望,唯有泪千行。


      奔跑,抢渡


      狮子山下右侧。一座墙体透红、外形如红军八角帽的庞大建筑物扑入眼帘,这就是2014年建成开馆的湘江战役纪念馆。


      黄进发一行走进纪念馆,表情沉重,脚步轻轻。望着展墙上的文图,凝视着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领略“苏区风云”、“兵临湘江”、“突破湘江”、“历史选择”、“精神永存”等专题,睹物思人,一下把人们带回到汹涌澎湃的峥嵘岁月。


      1934年10月,依托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的中央苏区,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中央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


      红一军团、红三军团作为开路先锋,红五军团、红八军团、红九军团作为侧翼,其中红五军团所辖34师作为中央红军总后卫,梯次推进。中间拱卫中央纵队、中革军委纵队,拖着沉重的家什、辎重向西缓缓行进,接连突破了国民党蒋介石布下的三道封锁线。


      据史料记载,红一军团第一师第3团、第二师第6团由原闽西红十二军第34师改编而成,第二师第5团由原闽西第三路军先改编成红四军第三纵队第12师,后与红军十一师合编为第11师,长征前改为第二师第5团。红五军团第34师6000多人,由原闽西独立第八、九、十师改编而成。红八军团第十四师一个团,由原少共国际师和工人模范师中的闽西子弟兵组成。红九军团第22师2000余人,由原闽西红十二军第35师改编而成。


      刘亚楼、杨成武、刘忠、罗元发、袁子钦、陈仁麒、罗舜初、张南生、傅连、丁甘如、王贵德、张宜步、涂通今、林伟、卢仁灿、梁思久等闽西子弟兵分别在各个军团,担任师、团、营重要职务,或逢山开路,或部队殿后,或侧翼阻击,或在中央纵队担负使命。


      11月25日,中央红军来到广西、湖南交界的道县。


      蒋介石看出中央红军可能北上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汇合的意图,调集30万重兵,在桂北的全州、兴安、灌阳构筑了号称“铁三角”的布防,随时准备把中央红军歼灭在湘江以东、潇水以西。


      而中央红军唯一的出路,只有抢渡!唯有抢渡湘江,才能摆脱国民党军的重兵合围。


      于是,一场事关红军队伍生死存亡,事关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生死绞杀战在湘江两岸上演。


      趁桂军、湘军尚未形成最后的合围,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在湘江两岸边进攻边阻击,杀出一条血路,坚守阵地,只等中央纵队、中革军委纵队过江;负责断后的红五军团一边掩护大部队顺利前进,一边随时扑杀像疯狗一样从四面八方咬上来的敌人。


      天上敌人飞机轰炸,地面敌人四面夹击。新圩阻击战、光华铺阻击战、脚山铺阻击战、水车阻击战、枫树脚阻击战、界首渡口保卫战,每一块阵地反复争夺,死亡之魔张开血盆大口,随时要把英勇的红军将士吞噬剥食。


      奔跑,抢渡。


      12月1日,中革军委纵队终于渡过湘江。


      多少红军将士血洒疆场,血染湘江!


      8.6万人组成的中央红军及其各部,从江西于都、瑞金,福建长汀、宁化出发,当中有闽西籍(含龙岩、三明)红军将士约2.6万人。经过一年的长征转战,特别是湘江一役,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仅剩下6000人,其中闽西籍剩下不到2000人,大部分战死沙场。


      枪林弹雨,血肉横飞。地动山摇,水柱擎天。奋力阻击,坚守阵地。


      在湘江战役纪念馆,一个个战火纷飞的复原场景,一张张为理想而献身的战士表情,一份份十万火急的电报电文,一个个用鲜血换来的阻击阵地……让人仿佛置身于当年犬牙交错、鏖战湘江的战场,落木萧萧,湘水悲歌,令人心生感慨,扼腕长叹。


      阻击,断后


      阻击,断后。接防,换防。掩护,跟进。


      1934年11月25日,中革军委纵队离开道县开始渡江。红五军团主力部队则接替红三军团四师的阻击任务。中革军委命令,要求红34师留在原地“坚决阻击尾追之敌”,以掩护行动缓慢且走了弯路的第八军团,同时也担任整个中央红军的后卫。许是因为意识到了34师将面临的处境极其危险,命令特别强调,“万一被敌截断,返回湘南发展游击战争。”


      红34师,这支由闽西革命老区的地方红色武装逐渐成长起来的部队,在枪林弹雨中接过了“军令”,将党中央、中革军委的高度信任铭记在心,随时准备投入这一最光荣、最艰巨、最困难的战斗。


      据史料记载,红34师师长陈树湘,井冈山时期任连长;师政委程翠林,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十二军的团政委。红34师下辖100团、101团、102团,全师骨干有许多是原红四军调来的,立场坚定,经验丰富;战士分别是由来自龙岩、永定,上杭、武平,长汀、连城、宁化的子弟兵,士气旺盛,作战能力极强。


      把中央红军数万人的后卫掩护任务,落到一个师的身上,可见这个担子多么沉重!


      主力部队西进后,师长陈树湘命令100团先行一步,向灌阳方向急行军,接替红三军团六师的阻击阵地;101团、102团一边跟进,一边掩护第八军团西进,在文市和水车一带建立阻击阵地。


      11月29日,红34师在中革军委纵队后面的文市以东,与追击前来的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展开战斗,战火持续到12月1日。


      当中革军委纵队全部渡过湘江后,34师接到最后一个命令:放弃阻击阵地,“立即向湘江渡口转移,并且迅速渡江。”但是,34师的阻击阵地距离湘江渡口至少还有75公里的路程,且通往湘江渡口的所有道路已完全被敌人封锁。


      危急,危急!


      十万火急!


      34师处在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中。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当敌人发现这是一支孤立无援的红军部队后,便在兴安与灌阳之间的都庞岭这一狭长地带从各个方向合围而来,并不断缩小包围圈。前后夹击,腹背受敌,隔江兴叹。


      红34师被“包饺子”的命运很快就要降临!


      那就突围!只有突出重围才能生存。


      寒冷。饥饿。疲乏。死亡。


      弹药奇缺。鲜血喷涌。


      弹片横飞。树木折断。


      鏖战七昼夜,终因弹尽粮绝,红34师只有200多人突出重围,全体将士基本上壮烈牺牲。


      5000多名闽西子弟兵仆倒在桂北的青山绿水中。


      他们有的留下了姓名,绝大部分成了无名烈士。


      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纪念碑园一侧,新建百米“英烈长廊”。长廊镶嵌的大理石上,密密麻麻镌刻着20432个烈士英名。抬头便可看见上面并排铭刻的烈士英名:


      张福升,上杭县通贤乡人,五军团34师代理参谋长,1934年12月初牺牲;


      梁茂富,长汀县人,某团政委,在华江乡牺牲。(据传,他牺牲后从山坡上滚下来,正好滚到一个老乡的老屋后山上,留下驳壳枪套和皮靴一双,老乡认定其为部队军官,得以埋葬。)


      苏达清,永定县人,101团团长。1934年12月牺牲。


      还有一排排没有正式姓名,只有乳名的闽西籍、福建籍子弟兵……


      “收集到英烈长廊的烈士名单,江西、湖南籍的多一些,福建的较少。”纪念馆人员介绍说。


      苏区,热土


      闽西,位于福建省西部,这里群山逶迤,流水盈盈,肥田沃土,树木苍翠。


      闽西是一片让人开拓,让人遐想,让人宜居的净土。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东晋以降,北方汉人因不堪中原离乱、饥荒而开始南迁,寻找安身立命之所。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唐末、宋末,朝代更迭间,山河板荡,狼奔豕突,兵燹相接,人民流离失所;于是,继续向南迁徙,终于,在闽粤赣相交地区扎下根来。在这里,他们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又吸收当地土著的优秀文化,发展生产,繁衍子孙,建设家园,终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在宋元之际形成了客家民系。


      闽西大地以其开发历史久远,族姓记载清晰,文化传承丰厚,操行方言纯正,被誉为天下客家人的祖籍地。


      龙岩、漳平是九龙江文化的衍生地之一,龙岩文化与客家文化在历史进程中互相交融,形成了与客家文化一样的文化品性。


      客家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崇正”。“第一等人忠臣孝子,头两件事读书耕田”,在客家人看来,只有把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人的价值。于是,每当社稷将倾,国事迷乱之际,舍小家为大家,坚持真理,勇于担当,舍生取义,默默奉献,从来就是闽西大地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良好家风和人生追求。


      回望闽西历史,每一次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相冲突时,闽西儿女毅然决然选择了个人服从国家需要,毫无保留地把一切献给心中最神圣的事业。


      信仰一俟认定,便如高山大海,气贯长虹!


      1926年闽西大地就诞生了共产党组织。1928年闽西爆发了后田、金砂、蛟洋、平和等“四大暴动”,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农民武装。1929年3月、5月,红四军两次入闽,推动了闽西苏区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军队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物给物,家家户户倾其所有。在闽西人民看来,只有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建立自己的武装和政权,才是彻底砸烂不公平的旧制度的唯一选择,才是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的唯一道路。


      著名的古田会议在闽西召开,指明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开创了党对人民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崭新征程,成为加强党和军队建设的里程碑。闽西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不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以踏平高山的英雄气概,担负起为民族解放,为国家繁荣发展的历史重担。


      闽西苏区,轰轰烈烈。


      如火如荼,激情飞越……


      韭菜开花一杆心,


      剪掉髻子当红军;


      保护红军万万岁,


      割掉髻子也甘心。


      闽西有10万儿女当红军。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当红军的场面,成为闽西苏区最动人的风景。


      崇尚正义,宁死不屈,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闽西儿女朴素的理想,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变成听党的话,坚决执行党的指示的坚定信念。党和人民需要什么,闽西老区就奉献什么;党指挥到哪里,闽西人民就奔向哪里。


      实行战略转移,闽西有2万多子弟兵踏上西征路程;在湘江战役中,由闽西子弟兵组成的红34师担负全军殿后任务,明知这是一支孤军,明知不可能打破敌人的包围,然而,他们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而独自承接起可能死亡和毁灭的命运。


      王树增在《长征·血漫湘江》一文中称,红五军团34师的100团是全师阻击阵地的前沿部队,面对周浑元部整整四个师的攻击,100团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牺牲。战斗到最激烈的时候,阵地上所有的掩体被敌人的炮火摧毁,但是连同负伤的人在内,红军没有一个人退缩。一位福建籍的连长肠子被打了出来,鲜血把半个身子都染红了。他用手按着腹部,斜靠在指挥位置上边射击边不断叫喊,“同志们!咱们没有退路,身后面就是党中央!”当又一次把敌人打下去的时候,红军官兵发现连长的呼喊声已经停止。官兵们把自己的连长从落满炮灰和子弹的阵地上抱起来,没有了呼吸的年轻的红军连长眼睛瞪得滚圆,一只手已经被炸断,但食指依旧紧紧地按在驳壳枪的扳机上。


      据解放军海军原副政委卢仁灿将军回忆,参加长征的中央红军各部和中央军委直属纵队中都有我们闽西儿女。其中红34师是从闽西组建的,绝大部分是闽西子弟。红34师在血战湘江时,为了让红军兄弟部队冲出重围、保卫党中央,绝大部分战士英勇牺牲或被冲散了。


      据军政大学原副校长刘忠将军回忆,在湘江之战中,闽西子弟兵牺牲壮烈。担任殿后任务的红34师在此役中几乎全军覆灭,鲜血染红了湘江,而该师多由闽西子弟兵组成。“如果没有湘江之战,解放后我们福建的将军,不知要多出多少!”


      据哈尔滨军分区原第一副司令员梁思久回忆,12月1日凌晨,天还不亮,战斗就打响了。光华铺四师十团阵地上炮声、枪声响成一片。夹着闪闪的火光,敌人的炮弹、机枪子弹不断地向我方阵地倾泻过来……这时,我们的红军勇士从掩体里冲了出来与敌人拼杀。他们忘记了伤痛,心中只有一个简单而坚定的信念:保卫党中央,保卫军委纵队安全过湘江。他们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肉搏战,终于又一次守住了阵地。


      “明知不敌,也要亮剑!即使倒下,也要化作一座山,一道岭!死在冲锋的路上,不丢脸!”


      还有太多、太多有名有姓的,没有留下姓名的闽西子弟兵,倒在了湘江两岸。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怀着救国救民于水火的理想,在战火纷飞的厮杀声中,融入异地他乡的青山!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整个福建都是老区。闽西和赣南是中央苏区,对党和革命的贡献是最大的。红军长征出发时,闽西子弟踊跃参加红军,红军队伍中有两万多闽西儿女。担任中央红军总后卫的红34师6000多人主要是闽西子弟,湘江一役几乎全都牺牲。”


      大地苍茫,青山肃穆,唯有痛哭!


      牵挂,归路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据龙岩市民政部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全市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有2.4万人。龙岩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军烈属优抚工作,褒扬革命烈士精神,近年来拨出专款,开展全市范围的革命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对全市94个革命烈士纪念设施进行维修,对10692个零散革命烈士墓进行全部翻新,破损的给予修补,零散的统一移葬,无碑的给予立碑,且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立碑,实行挂牌保护。


      每年清明节或烈士纪念日,各级党政和党员干部、群众、学生、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前往烈士陵园或墓地,开展祭扫活动。


      闽西老区人民时刻牵挂着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从来未能挡住纯朴的老区人民前往祭扫的脚步。


      建设纪念设施,献上心香一炷,追思烈士业绩,汲取精神力量。


      2009年冬,在时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锦贵的关心协调下,省民政厅(老区办)、龙岩市、三明市共同商定在广西兴安修建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设施,同时举行祭奠活动。2010年3月,时任龙岩市政协主席林仁芳受龙岩市委委托,率领由党史、民政、文博等部门人员组成的考察组,前往当年湘江战役的主战场,进一步考察遗址,寻访老人,搜集资料,拜访专家,与兴安、灌阳两地党政主要领导磋商,商议在广西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南侧,建立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碑,在湘江战役纪念馆开设专题馆,介绍闽西子弟兵在湘江战役中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在灌阳县革命烈士陵园补刻民政部门掌握的有名有姓的福建籍1114个红军烈士英名(其中龙岩606人,三明508人),同时在陵园内竖立福建籍湘江战役无名烈士纪念碑;对位于灌阳县水车乡的一座红34师无名烈士墓进行维修……


      后来,省委党史研究室也成为牵头单位之一。


      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各项工程竣工。次年清明节,由福建省民政厅、龙岩市、三明市联合主办的祭奠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大会暨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碑落成仪式在兴安、灌阳两地隆重举行。龙岩、三明两地四套班子领导和各县(市、区)代表前往参加、祭扫。他们还带来了家乡的泥土、米酒,供奉于烈士的灵前,告慰烈士的英灵。


      此后,每年清明节,龙岩、三明和广西桂林的党员干部、群众、学生代表均自发前往这些纪念设施祭扫先烈。


      据龙岩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设施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新场所,当地政府和群众十分珍爱这些纪念设施。特别是灌阳县,尽管财政十分困难,但坚持筹措几百万元维修保护建设好这些纪念设施,令人欣慰和感动。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兴安,在高高矗立的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碑前,黄进发一行凝视碑文,凝视纪念碑上嵌入的“古田会议永放光芒”背景字样,凝视碑面英雄的闽西子弟兵形象:身披斗笠,挺立胸膛,头上包裹着厚厚的纱布,纱布上渗透着殷红鲜血;闽西子弟兵目视前方,或端着机枪正向敌阵扫射,或手执大刀正杀向敌阵,或举起步枪正瞄准敌人扣动扳机,或旋开了手榴弹的后盖正拉动引线抛向敌阵……情难自已,不胜唏嘘。人们敬献花圈、行注目礼,环绕纪念碑一周。赖永龙动情地说,“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闽西这些先烈,永远不能忘记这一段可歌可泣的闽西历史。”


      人们一转身,但见一群学生胸前飘着红领巾,正列队向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的群雕行少先队礼。老师在前台给学生讲述湘江战役的悲壮历史。一打听,他们是桂林市回民小学的学生。校长白杜介绍说,今年学校组织三至六年级的学生800多人到这里开展实体祭扫革命烈士活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回民小学六年级学生李成说,我们每年都去不同的地方接受教育,通过参观学习,我更加觉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正如老师说的,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红34师100团团长韩伟,是湖北人,当年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后随红四军进入闽西革命根据地。闽西老区人民热爱人民军队,每次扩红都特别踊跃。韩伟曾任扩红队长,老乡们亲手把自己的娃娃交给韩伟,要娃娃跟着韩伟,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然而,湘江之战中红34师成为韩伟将军一生的痛。弥留之际,将军留下遗愿:有生之年没有与闽西子弟兵一起战斗,死后一定要陪在一起。1992年4月26日,韩伟将军的骨灰在他的儿子韩京京、儿媳张微微的护送下安放在闽西革命公墓,实现与闽西子弟兵同生死的誓言。


      韩京京、张微微作为红二代,十多年来一直在北京、桂林、龙岩、三明等地奔波,为的就是寻找、联络更多在湘江战役中失散的红军战士,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收集更多史料,以还原湘江战役中特别是红34师将士们英勇战斗的事迹。为了了却父亲的夙愿,他们夫妇为在湘江岸边建立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碑奔走呼号;以父亲的名义在灌阳县烈士陵园修建了一座无字碑。据介绍,近几年,韩京京夫妇舟车劳顿,跋山涉水,又在父亲当年跳崖处立了一块碑,以纪念革命先烈;还在湖南道县找到了红34师师长陈树湘的遗骸,并在陈师长牺牲处修建一座雕像,雕像中还塑有“闽西红军战士站岗”的形象。


      灌阳县高度重视湘江战役烈士纪念设施建设,拟建设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并作为“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红色经典项目的组成部分。目的就是纪念当年100多位在新圩阻击战中因形势所迫,未来得及转移的伤病员,结果遭到国民党军捆绑后残忍地丢进酒海井这个深不可测的地下暗河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目前,有关部门正加大力度,全力搜寻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遗骸,“已找到好几具了,先集中存放起来,最后再修一个公墓,供后人缅怀景仰。”


      铭记,不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闽西是原中央苏区所在地,对全国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党的建设、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许多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伟大的事业流血牺牲。”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古田举行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深情礼赞。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福建省委、省政府时刻关心闽西老区,关心老区发展,关心民生改善。龙岩市委、市政府带领闽西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解放思想,奋力拼搏,励精图治,夯实基础,闽西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无数革命先烈追求的梦想正在我们手中实现。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闽西老区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百倍的热情,冲天的干劲,求实的态度,成功的实践投入中央苏区建设,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毛泽东的《才溪乡调查》这一光辉篇章,涌现了中央苏区的模范乡——才溪乡;闽西人民铁心跟着共产党,把自己的儿女送去当红军,为的就是希望过上好日子。为了实现这一伟大而又朴素的理想,面对白色恐怖,面向敌人刀丛,闽西老区群众前仆后继,冒死相助,为党组织和红色政权、人民军队送情报、送食物、查路条,站岗放哨;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闽西老区群众主动担负起运送伤员、战时救护、后勤供给等繁重任务;当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战——松毛岭阻击战结束后,闽西老区群众自觉行动,满含热泪,把一具具红军烈士的遗骸收集起来,成立“无祀会”,年年岁岁祭奠。坚定的信念,平凡的奉献,宽阔的胸襟,务实的作风,铸就了闽西老区“二十年红旗不倒”的赞誉,闽西成为名副其实的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据不完全统计,1955-1965年龙岩籍有68人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以上军衔,其中有57人参加了长征,上将2人,中将7人,少将48人;参加了长征并担任过省(部、军)级领导职务者有55人,另有陈明、张元寿、郭滴人、魏赤等4人参加了长征,担任过重要职务、解放前牺牲或病逝……


      将星闪烁,那是历史的功勋,那是共和国最高的褒奖。


      烽烟远去,真理永存。“我们从哪里出发?我们为什么出发?”80多年过去了,闽西老区人民始终传承“干革命走前头,搞建设争上游”的红色文化基因,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振红土地雄风、谋跨越式发展,正在全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龙岩的征途上,为实现革命先烈的遗愿,信心满怀,殚精竭虑,奋力前行。


      青山依旧在,天地英雄气。


      这股气,就是闽西老区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央苏区精神,是排山倒海、势如破竹、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精气神,是世世代代奉行的“跟党走,走前头,谋福祉,求实效,闯新路”的行动圭臬。


      铭记历史,铭记先烈,铭记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灌阳县革命烈士陵园,在一排排刻着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名录碑前,在灌阳县水车乡修葺一新的红34师烈士墓前,撒一把家乡的泥土,敬一杯家乡的米酒,寄托闽西父老乡亲的缅怀和哀思,祈祷烈士英灵安息,保佑祖国繁荣昌盛、家乡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安康。


      回首,再回首。


      向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魂兮,归来!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